郭恕先为富人子作风鸢图偿平生酒肉之饷富人子以其谩巳谢绝之意其图必立遭毁裂为蝴蝶化去久矣予慕而拟作之噫童子知羡乌获之鼎不知其不可扛也虽然来丹计粒而食乃其报黑卵必请宵练快自握亦取其意之所趋而巳矣每一图必随

春风语燕泼堤翻,晚笛归牛稳背眠。
此际不伦慈母线,明朝孤负放鸢天。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寓言故事,通过风鸢(风筝)来隐喻人生的道理,尤其是关于珍惜机会和努力追求梦想的哲理。

首句“春风语燕泼堤翻”,描述了春天里,燕子在堤旁飞舞的场景。这里以燕子的活动引出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也为接下来的故事情节做了铺垫。

接下来“晚笛归牛稳背眠”,则转到傍晚的宁静时光,牛儿悠闲地回家,安稳地躺在背上休息。这句描绘了一幅宁静祥和的画面,与前面的欢快场景形成对比,为故事增添了层次感。

“此际不伦慈母线,明朝孤负放鸢天”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这里的“不伦慈母线”指的是孩童手中拿着母亲缝制的风筝线,这里的“线”不仅指实际的风筝线,更像是母亲赋予孩子的关怀和希望。而“孤负放鸢天”则表达了如果不能好好珍惜手中的机会,到头来只能遗憾错过美好时光的意思。

整首诗通过寓言故事的形式,表达了珍惜当下、勇敢追求梦想的重要性。故事中,郭恕先为富人之子画了一只风筝,寓意着富人子应该珍惜手中的机会,不要辜负了那些给予他帮助和机会的人。但富人子因心怀傲慢拒绝接受,最终导致作品被毁。诗人在结尾指出,即使是小孩子也知道羡慕力大无穷的乌获(古代力士),但却永远无法扛起那样大的东西。这句话提醒人们,尽管我们可能无法达到他人所拥有的成就,但我们应该去追求自己尽力能达到的目标。

诗的最后一句“虽然来丹计粒而食乃其报黑卵必请宵练快自握亦取其意之所趋而已矣”则进一步强调了追求与努力的重要性。这里的“来丹计粒而食”可以理解为通过努力换取回报,而“黑卵”则可能是指某种难以达到的目标,比喻那些看似遥不可及的梦想。诗人认为,每个人都应该根据自己的情况,去追求自己能够做到的事情,并不断努力,即使这些目标看似遥远。

整首诗通过风鸢的故事,提醒人们要珍惜眼前的机会,勇敢地去追求自己的梦想,而不应因一时的傲慢或自满而错失良机。

徐渭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青藤居士、天池渔隐、金垒、金回山人、山阴布衣、白鹇山人、鹅鼻山侬等别号。中国明代文学家、书画家、军事家。民间也普遍流传他的故事传说,关于他年轻时如何聪明,后来如何捉弄官宦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