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川桥歌

壮兮沧溟跨蛟龙,丽兮霄汉垂螮蝀。
疑若有神施磨砻,巩然不动如华崧。
环瞻山幄凝翠空,俯睨溪纹织微风。
夜半横浮沆瀣中,朝来掩映扶桑红。
车马飒沓西复东,宏规硕利繄谁功。
竞将大年寿我公,愿与此桥俱无穷(宋陈耆卿《嘉定赤城志》卷三)。

现代解析

这首《临川桥歌》用充满画面感的语言,赞美了一座宏伟壮观的桥梁。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它的魅力:

1. 桥梁的"双重颜值"
开头就用对比手法展现桥梁的不同美:白天看它像横跨大海的蛟龙般雄壮,夜晚看又像天上彩虹般绚丽。诗人用"磨砻"(打磨)形容桥身光滑如神明雕琢,用"华崧"(高山)比喻桥的稳固不可撼动。这种既雄伟又精致的特质被生动呈现。

2. 动静结合的风景画
诗中巧妙安排观察视角:
- 平视:群山像翠绿的帷幕环绕
- 俯视:溪水波纹如同微风织就的绸缎
- 夜景:桥身仿佛漂浮在夜雾中
- 晨光:又与朝阳相互辉映
这些镜头切换让静态的桥活了起来,形成一幅会呼吸的山水画卷。

3. 桥梁背后的深意
结尾笔锋一转,从写景转向抒情。看着桥上川流不息的车马,诗人不禁追问:这样伟大的工程是谁的功劳?最后将桥与"大年"(长寿)联系在一起,表达了对建桥者的感恩,希望人与桥都能永恒存在。这种由物及人的升华,让诗歌有了温暖的人文情怀。

全诗就像用文字搭建的一座桥:前半段是精雕细琢的桥体,后半段是连接人心的桥韵。通过比喻、视角变换和情感递进,让读者既看到实物的美,又感受到超越物质的精神价值。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