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年同社为秋词,今成往事,离居多感,岁晏不聊,触绪生吟,冰霜满月,凛尖风之透骨,感皎月之映心,多因梦后之思,添出酒边之句,聊作秋声貂续,以为春咏前驱,合曰寒词得一十六首 其七 (丁卯年)
夜迢迢更路迢迢,淡月飘灯自过桥。
想得阿娇燃烛待,也应初换第三条。
想得阿娇燃烛待,也应初换第三条。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深夜归家的场景,充满了温情和思念。
第一句"夜迢迢更路迢迢"用两个"迢迢"叠词,强调夜路的漫长遥远,让人感受到行人赶路的辛苦。第二句"淡月飘灯自过桥"像一幅水墨画:朦胧月光下,一盏孤灯飘过小桥,画面静谧而略带孤独。
后两句笔锋一转,从行人联想到家中等待的人。"阿娇"这里应该是指家中妻子,她点着蜡烛等待丈夫归来。诗人想象:妻子等待的时间太久,已经换到第三根蜡烛了。这个细节特别打动人,既表现了等待的漫长,又透露出妻子对丈夫的牵挂。
整首诗妙在对比:一边是风尘仆仆的赶路人,一边是家中温暖的等待;一边是冷清的月色小桥,一边是暖融融的烛光。诗人没有直接说思念,但通过"换蜡烛"这个生活细节,把夫妻间的深情都表达出来了。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正是古典诗词的魅力所在。
王彦泓
镇江府金坛人,字次回。以岁贡为松江府华亭县训导,卒于官。博学好古,喜作艳体小诗,格调似韩偓。词不多作,而善改昔人词,有加毫颊上之致。有《疑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