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是一首庆祝长寿的诗词。让我们逐句分析它的内容和含义:
首句“太母年登百岁期”,明确指出了家中的老祖母已经活到一百岁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百岁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里程碑,被视为长寿的象征。
第二句“老亲八帙亦庞眉”,描绘了另一个家庭成员的状况。这位老人可能年纪稍轻一些,但同样拥有长寿的特征,如长长的眉毛。八帙(yi)是古代对年龄的一种称呼,通常指八十岁。这里用来泛指长寿的老人。
第三句“开筵正值黄花候”,描述了庆祝活动的场景。“开筵”即设宴款待亲朋好友,“黄花候”指的是菊花盛开的时节,也就是重阳节前后。在古代中国,重阳节有敬老、赏菊的习俗。因此,这里可以理解为举办庆祝活动是为了向长寿的亲人表达敬意。
第四句“倚杖重看白发垂”,进一步描绘了长寿老人的形象。他们虽然年事已高,但依然精神矍铄,能够依靠拐杖行走自如,面对岁月流逝依然保持从容和乐观。
第五句“膝下曾玄欣笑舞”,描述了家族子孙满堂、和谐相处的情景。“膝下”意味着子女围绕在老人身边,“曾玄”可能指玄孙辈的孩子。“欣笑舞”表达了家人间的快乐氛围。
第六句“尊前兄弟奏埙篪”,描绘了家族成员共同庆祝的场景。“尊前”指的是酒桌前,“兄弟奏埙篪”则表现了家族成员间的和谐与亲情,他们共同演奏音乐,为庆祝活动增添气氛。
末句“寒门共庆天伦乐,富贵人间总未知”,强调了天伦之乐的重要性,无论贫富都应该珍惜和庆祝这种快乐。“寒门”可能指普通的家庭,“富贵人间总未知”可以理解为富贵虽然诱人,但真正的幸福和快乐并不在于此,而在于家人间的亲情和团聚。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描绘长寿老人的形象、家族团聚的场景以及强调天伦之乐的重要性,表达了对长寿的祝福和对家庭亲情的珍视。语言通俗易懂,情感真挚,展现了中华民族敬老爱幼、重视家庭的文化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