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新郎·午睡莺惊起
午睡莺惊起。鬓云偏、?鬆未整,凤钗斜坠。宿酒残妆无意绪,春恨春愁如水。谁共说、厌厌情味。手展流苏腰肢瘦,叹黄金、两细香消臂。心事远,仗谁寄。帘栊渐是槐风细。对梧桐、清阴满院,夏初天气。回首春空梨花梦,屈指从头暗记。叹薄倖、抛人容易。目断孤鸿沈双鲤,恨萧郎、不寄相思字。幽恨积,黛眉翠。
现代解析
这首词描绘了一位女子午睡醒来后的孤独与相思,用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她的愁绪和无奈。
上片写女子被黄莺惊醒后的慵懒状态。她头发松散,钗子歪斜,宿醉未消,残妆也懒得整理。春天的愁绪像水一样漫上心头,却无人可以倾诉。她摆弄着流苏(一种装饰品),感叹自己日渐消瘦,连黄金手镯都松了——暗示因相思而憔悴。"心事远,仗谁寄"道出她最深的无奈:满腹心事,却找不到人传递。
下片转到初夏的庭院景色。微风吹动槐树,梧桐树荫铺满院子。女子开始回忆春天时做的"梨花梦",细数过往,突然发现负心人抛弃自己竟是如此轻易。"目断孤鸿沈双鲤"用两个典故:望断孤飞的鸿雁(指没有书信),沉入水底的双鲤(古代指代书信),表达对情郎杳无音信的失望。最后"幽恨积,黛眉翠"——她将深深的怨恨都化作了紧锁的翠眉。
全词妙在将环境变化与心理活动自然结合:从午睡惊醒到庭院夏景,从春愁回忆到夏日幽怨,用"梨花梦"巧妙连接时空。通过"凤钗斜坠""手镯变松"等细节,生动呈现了女子因相思而日渐憔悴的形象。最打动人的是那种被遗忘的委屈:我还在数着日子想你,你却早已轻易把我抛弃。
刘学箕
刘学箕,生卒年均不详(约公元1192年前后,即宋光宗绍熙时期在世),字习之,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刘子恽之孙。生平未仕,但游历颇广,曾“游襄汉,经蜀都,寄湖浙,历览名山大川,取友于天下”(本集陈以庄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