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日傍晚在长桥边的生动画面,充满自然之美和人生感悟。
前两句写一位旅人经过渡口亭子,高声歌唱表达"洗涤帽缨"的愿望——这里借用典故表达保持高洁品格的志向。三四句用色彩和声音勾勒环境:青绿色的栏杆上缭绕着薄雾,江中波浪翻滚发出秋天的声响,画面感极强。
五六句用两个奇幻比喻:把彩虹比作低头饮水的神龙,形容它横跨江面的壮观;又将蜿蜒的桥梁比作遨游银河的蛟龙,充满想象力。最后两句写夕阳美景让人看不够,更期待月亮升起时的清辉,透露出对美好事物永恒的向往。
全诗通过"客-桥-水-虹-月"的意象串联,将自然景观与人生志趣完美结合。最妙的是结尾的"夕阳"与"月华"转换,既写实景又暗喻人生不同阶段的美,让普通读者也能感受到:原来保持初心、欣赏生活,就能在平凡中发现永恒的诗意。
吴及
(1014—1062)通州静海人,字几道。仁宗天圣八年进士。累迁太常博士。嘉祐三年擢右正言,管句登闻检院,数上书论政事,请汰冗兵,省冗官,除民之疾苦。劾孙沔在并州苛暴不法,沔因坐废。迁右司谏,管句国子监,以劲正称。后出知庐州、桂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