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暮田居寄子云希尹
疏散弃簪裾,归休依井闾。自知非宦侣,雅意是閒居。
伐木构新宇,种苗开旧墟。踟蹰寄农圃,出入偶樵渔。
岁晏风霜早,田家耕穫馀。空墙悬耒耜,敝箧贮诗书。
谈笑过邻父,喧呼避里胥。绽衣添败絮,酌酒爨枯鱼。
扬子贫犹在,嵇生懒未除。驽骖忘蹭蹬,落羽谢吹嘘。
嘿嘿寡同调,悠悠无起予。近来思二仲,相念复何如。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官员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充满了对自由闲适的向往和对世俗名利的淡泊。
开头诗人说自己脱下了官服(簪裾),回到家乡过起了普通人的生活。他坦然承认自己不适合官场,更喜欢这种无拘无束的日子。接着用一系列生动的画面展现了他的新生活:自己动手建房子、种庄稼,有时像个农民一样在地里干活,有时又像樵夫渔夫一样上山下河。
秋天来临时,诗人特别描写了农家的景象:墙上挂着农具,箱子里放着诗书,既务实又风雅。他和邻居谈笑风生,却刻意避开那些催税的官吏(里胥)。生活虽然清贫——穿着打补丁的衣服,用干鱼下酒,但他却很满足。
诗中提到的"扬子"(扬雄)和"嵇生"(嵇康)都是历史上有名的清贫隐士,诗人以他们自比,表示虽然贫穷懒散,但乐在其中。最后他说自己很少遇到知音,近来特别想念两位好友(二仲),想知道他们过得怎样。
整首诗就像一幅生动的田园画卷,没有华丽的辞藻,却让人感受到返璞归真的快乐。诗人用平实的语言告诉我们:放下名利,回归本真,粗茶淡饭的生活也能过得有滋有味。这种对简单生活的热爱和追求,在今天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依然能引起很多人的共鸣。
薛蕙
薛蕙(1489~1539年),明朝大臣。祖居亳州城内薛家巷。年十二能诗。举正德九年进士,授刑部主事。谏武宗南巡,受杖夺俸。旋引疾归。起故官,改吏部,历考功郎中。正德十五年(1520年)薛蕙再次被起用,任吏部考功司郎中。嘉靖二年(1523年),朝中发生“大礼”之争,薛蕙撰写《为人后解》《为人后辨》等万言书上奏,反对皇上以生父为皇考,招致皇帝大怒,被捕押于镇抚司后赦出。嘉靖十八年(1539年),薛蕙担任春坊司直兼翰林检讨司,不久病死家中,享年五十,被追封为太常少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