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云行(丁亥)

仰看云在天,未辨行迟速。
今日穿云跨岭行,岂知疾过奔马足。
平地风气清,吹云天上行。
今日披云动凉气,始知风在云中生。
山不见路惟见云,桃花梨花近不分。
北云压山乌欲雨,南云映日红氤氲。
下山直自云中落,云中之人轻似鹤。
翩然可是隔仙凡,怅望山头挂云脚。
我闻仙人乘云兼御风,仙家幻术安能通。
不如安坐南云下,笑指此云称老翁。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云雾缭绕的山间行走的奇妙体验,充满了对自然的观察和人生感悟。

开头写作者抬头看天上的云,分不清云移动的快慢。但当他真正穿行在云海中时,才发现云移动的速度比奔马还快。这里用对比手法,说明旁观和亲身体验的差异。

接着写平地有风把云吹上天,而身处云中才感受到风其实是从云里生出来的。这表现出作者细致的观察力,发现了常人容易忽略的自然现象。

中间部分生动描绘山中云雾缭绕的景象:山路被云遮住看不见,连近处的桃花梨花都分不清;北边的云压着山像要下雨,南边的云映着阳光呈现红色。这些色彩和形态的对比,勾勒出一幅立体的云山画卷。

下山时,作者感觉自己像从云中直接落下,云中行走的人轻盈如鹤。这既写出了云雾中行走的轻盈感,也暗含对仙人般飘逸境界的向往。但最后作者又回归现实,说与其追求虚无缥缈的仙术,不如安然坐在南云下,笑看云卷云舒做个普通老人。这体现了作者豁达的人生态度。

全诗通过细腻的云景描写,将自然之美与人生感悟完美结合。语言生动形象,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同时又能引发对生活态度的思考。诗中"云"既是自然景物,也象征着人生的种种际遇,表现出作者既向往超脱又不失务实的生活智慧。

阮元

阮元(1764~1849)字伯元,号云台、雷塘庵主,晚号怡性老人,江苏仪征人,乾隆五十四年进士,先后任礼部、兵部、户部、工部侍郎,山东、浙江学政,浙江、江西、河南巡抚及漕运总督、湖广总督、两广总督、云贵总督等职。历乾隆、嘉庆、道光三朝,体仁阁大学士,太傅,谥号文达。他是著作家、刊刻家、思想家,在经史、数学、天算、舆地、编纂、金石、校勘等方面都有着非常高的造诣,被尊为三朝阁老、九省疆臣,一代文宗。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