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通道中

三年踏遍夜郎溪,又向滇南听晓鸡。
秋水乍漂红叶冷,寒山自绕白云低。
人逢旷野初开眼,马到平沙欲放蹄。
万里飘蓬燕市客,故乡风景动凄迷。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在漫长旅途中的所见所感,充满漂泊的孤独和对家乡的思念。

前两句"三年踏遍夜郎溪,又向滇南听晓鸡"直接点出作者已经在外漂泊三年,从夜郎(贵州一带)又来到了更远的滇南(云南)。"听晓鸡"这个细节生动地表现出他总是在天还没亮时就启程赶路。

中间四句用优美的自然景物描写旅途见闻:"秋水乍漂红叶冷"写秋天溪水带着红叶流淌的萧瑟;"寒山自绕白云低"描绘高山被低垂的云雾环绕的苍茫;"人逢旷野初开眼"表现走到开阔地带时的豁然开朗;"马到平沙欲放蹄"则用马儿想撒欢奔跑的细节,反衬出旅途的漫长枯燥。

最后两句"万里飘蓬燕市客,故乡风景动凄迷"道出全诗主旨:像随风飘荡的蓬草一样走了万里路的游子,想起家乡的风景不禁感到凄凉迷茫。这里的"燕市"可能指作者曾经生活过的地方,用具体地名让漂泊之感更真实。

全诗通过时间(三年)、空间(从夜郎到滇南)、景物(秋叶、寒山、旷野、平沙)等多个维度,层层递进地展现了一个游子的艰辛旅途和思乡之情。最打动人的是那种孤独中依然保持观察力的细腻,以及对平凡景物(如晓鸡、马匹)的生动刻画,让读者能真切感受到长途跋涉的滋味。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