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徐意一韵赠宝积中空山

道是空山却有渠,原来有有亦无无。
若能空到真空处,万斛尘埃着碓夫。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大白话讲了一个深刻的哲理:表面看是"空山",其实暗藏玄机。"空"和"有"就像硬币的两面,看似矛盾实则一体。

前两句用"空山"打比方,说你以为山里空荡荡("无无"),其实藏着溪流("有渠");你以为拥有的东西("有有"),本质上也是虚幻的。就像我们拼命追求的物质财富,得到后可能发现并没想象中重要。

后两句给出人生指南:真正看透"空"的本质(真空),反而能扛住生活的重担。就像碾米的工人(碓夫),虽然每天接触大量灰尘(比喻世俗烦恼),但内心清净就不会被污染。诗人想说:不必刻意逃避现实,悟透"空"的真谛后,照样能在尘世中活得通透。

全诗妙在把佛教"空性"思想融入日常景象,用"空山""尘埃"这些接地气的意象,把抽象哲理讲得生动可感。它提醒我们:真正的智慧不是躲进深山,而是在柴米油盐中保持清醒。

李昴英

李昴英(1200—1257),字俊明,号文溪。广东番禺人。南宋名臣。早年受业崔与之门下,主修《春秋》。南宋宝庆二年(1226),李昴英上京会试,成广东科举考试的第一位探花,后任福建汀州推官。端平三年(1236)后,曾任太学博士,直秘阁知赣州等职。淳祐元年(1241)被丞相杜范荐任为吏部郎官。淳祐二年(1242),任太宗正卿兼国史馆编修,后又升任为龙图阁待制,吏部侍郎,封以番禺开国男爵位。宝佑五年(1257),在广州病逝。著有《文溪集》、《文溪词》等多卷。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