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怀次韵

数椽茅屋称幽居,环堵萧然日著书。
邻曲往还忘主客,林泉映带乐禽鱼。
一经阐教韦丞相,三策成名董仲舒。
自愧无能空白首,子孙便好问耕锄。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清贫但自在的文人生活,同时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慨。

开头两句写自己住在简陋的茅屋里,虽然环境清贫("环堵萧然"),但每天专心著书,过着宁静的生活。"幽居"二字点明了这种远离喧嚣、与世无争的状态。

接下来两句写与邻居的交往:大家互相串门,不分主客,关系融洽;周围的树林泉水相映成趣,鸟兽鱼虫自在生活。这里展现了一幅和谐自然的田园图景,说明作者享受这种简单纯朴的人际关系和自然环境。

五六句提到历史上有成就的读书人:韦丞相(西汉韦贤)因精通儒家经典而位至丞相,董仲舒因提出"天人三策"而闻名天下。作者用这两个典故,既表达对先贤的敬仰,也暗含对比——自己虽然也读书,却没能取得那样的成就。

最后两句是自嘲:惭愧自己白首无成,只能嘱咐子孙安心务农。表面看是消极认命,实则透露出对现实的无奈——在那个时代,普通读书人难以通过学问改变命运,不如踏实过日子。

全诗的精髓在于:用朴素的语言展现了古代知识分子的典型生活状态——安于清贫、寄情学问,却又不得不面对理想与现实的落差。诗中既有对田园生活的满足,也有对人生际遇的淡淡苦涩,容易引起读者对"平凡人生价值"的思考。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