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歌子(歌或作柯,一名春宵曲)

手里金鹦鹉,胸前绣凤凰。偷眼暗形相,不如从嫁与,
作鸳鸯。
似带如丝柳,团酥握雪花。帘卷玉钩斜,九衢尘欲暮,
逐香车。
倭堕低梳髻,连娟细扫眉。终日两相思,为君憔悴尽,
百花时。
脸上金霞细,眉间翠钿深。欹枕覆鸳衾,隔帘莺百转,
感君心。
扑蕊添黄子,呵花满翠鬟。鸳枕映屏山,月明三五夜,
对芳颜。
转盼如波眼,娉婷似柳腰。花里暗相招,忆君肠欲断,
恨春宵。
懒拂鸳鸯枕,休缝翡翠裙。罗帐罢炉熏,近来心更切,
为思君。

现代解析

这首词描绘了女子对爱情的渴望与相思之苦,用一系列生动的画面串联起细腻的情感。

上片通过“金鹦鹉”“绣凤凰”等华美饰物,展现女子精心打扮的模样。她偷偷打量意中人,内心挣扎后豁然开朗——与其犹豫,不如直接嫁给他,像鸳鸯一样双宿双飞。这里“偷眼暗形相”的细节特别真实,把少女既害羞又按捺不住爱意的心理刻画得鲜活。

中段用“如丝柳”“握雪花”等柔美意象,勾勒女子温婉的形象。她卷起珠帘看街上香车驶过,在黄昏尘埃中追逐心上人的踪迹,这种“逐香车”的举动暗示了相思成痴的状态。

下片聚焦女子因思念日渐憔悴——“为君憔悴尽,百花时”形成强烈对比:本该赏花的季节,她却因相思消瘦。结尾处“懒拂枕”“罢炉熏”等动作,更是把茶饭不思的相思状态写活了:连日常梳妆都懒得打理,整颗心全被思念占据。

全词像一组电影特写镜头:从精心装扮的期待,到追逐香车的痴情,再到无心梳洗的憔悴,层层递进地展现了女子为爱沉醉、为情所困的完整心路历程。词人用“鸳鸯”“香车”“柳腰”这些具象化的比喻,让抽象的情感变得可视可感,读来仿佛能看到女子在春日里辗转反侧的身影。

温庭筠

温庭筠(约812—866)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官终国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存词七十余首。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