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充满生活气息的小场景:官员宿舍旁有个半亩大的清澈池塘,水藻和荇菜散发着清香,一对鸂鶒(一种水鸟)在水面悠然地游动。诗人注意到它们从碧绿的山涧飞来,却不知道巢穴在哪里,母鸟独自带着两只小鸟飞越重重城墙来到这里。
诗人觉得这种野鸟本不该出现在官舍这种地方,转而联想到这里的县官以前也是个喜欢钓鱼的普通人。最后诗人谦虚地表示,自己比不上古代名臣奇章公那样直言敢谏,虽然得到了县令的职位,但内心并没有特别激动。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1. 用简单的池塘水鸟画面,展现了自然与官场生活的奇妙交融
2. 通过野鸟"误入"官舍的细节,暗示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疏离感
3. 最后两句透露出诗人淡泊名利的态度,当官不是为了权势,保持平常心
4. 整体语言清新自然,像在和朋友聊天一样娓娓道来,让读者感受到诗人真实的生活态度
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