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得无诸城送浦舍人源归晋陵
君不见昔时无诸城,荒丘断陇今人耕。陵谷湮沈知几代,古人精灵竟何在。
忆昔无诸全盛时,都城百雉何逶迤。连营国步分秦土,绘衮王章入汉仪。
山河巍巍那可恃,跃马屠龙今已矣。列国犹传赤帝封,曲台尚对沧江水。
沧江水流去不还,故宫落日不堪看。宝衣夜化空陵火,弓剑秋悬古殿寒。
故人西归从此去,策马秋芜城下路。欲将陈迹问行人,落叶纷纷不知处。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古城从繁华到衰败的沧桑变迁,通过今昔对比表达了对历史兴亡的感慨。
开篇用"君不见"直接带读者看眼前的景象:曾经的无诸城,如今只剩荒丘和农田。诗人不禁发问:山谷变迁不知过了多少年,当年生活在这里的人都去哪了?这里用"精灵"代指古人,有种神秘消逝的感觉。
中间部分用"忆昔"转入回忆:当年城墙绵延壮观,军营划分着秦朝疆土,华丽的礼服体现着汉朝礼仪。但紧接着转折——再巍峨的山河也靠不住,当年骑马征战的英雄早已不在。这里"跃马屠龙"的比喻特别生动,把历史豪杰比作屠龙的勇士。
后段用江水比喻时间流逝:江水一去不返,夕阳下的旧宫殿让人不忍看。这里"宝衣夜化"的想象很巧妙,说华服在陵墓中化作磷火,弓箭还挂在寒冷的大殿里,用具体物品的凄凉衬托整体衰败。
最后回到现实:送别友人时走在秋草蔓生的城下小路,想问路人关于古迹的事,却只看到落叶纷飞。这个结尾很有画面感,落叶既点明秋季,也象征历史的碎片无处寻觅。
全诗就像用文字拍的纪录片:先展示废墟现状,再闪回昔日辉煌,最后回到现实送别场景。通过一座城的命运,说出了所有繁华终将逝去的道理,但又不直接说教,而是让景象自己说话,这是它最打动人的地方。
林鸿
明福建福清人,字子羽。洪武初以人才荐,授将乐县学训导,官至礼部员外郎。性落拓不善仕,年未四十自免归。工诗,为闽中十才子之首。有《鸣盛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