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登上虔州八境台时有感而发,借古抒怀,表达了自己壮志难酬的感慨。
开头两句"十二黄舆孰上游,建瓴自古说秦州",用古代帝王车驾和居高临下的地势作比,暗喻自己站在高处俯瞰历史长河。"黄舆"指帝王车驾,"建瓴"形容居高临下之势,秦州是古代战略要地。
中间四句通过历史典故抒发感慨:汉朝萧何安定天下,唐朝李泌(邺侯)辅佐中兴,都是建功立业的典范。而自己却"投笔自惭",空有抱负却未能像班超那样立功封侯("雁颌"指班超),只能像苏秦一样穿着破旧貂裘四处游说。
最后两句"狐鸣篝火寻常见,抱膝长歌江上楼"最为动人。前句用陈胜吴广起义的典故,暗指天下动荡;后句描绘自己独坐高楼、抱膝长歌的形象,将壮志难酬的孤寂与对时局的忧思融为一体,画面感极强。
全诗最大的魅力在于:通过历史典故与现实处境的对比,将个人命运与时代风云紧密结合,既有壮志未酬的遗憾,又保持着文人特有的从容气度。最后那个"抱膝长歌"的诗人形象,尤其能引发读者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