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风吹火篇呈钱刑部君附书

阴风吹火火欲燃,老枭夜啸白昼眠。山头月出狐狸去,竹径归来天未曙。

黑松密处秋萤雨,烟里闻声辨乡语。有身无首知是谁,寒风莫射刀伤处。

关门悬纛稀行旅,半是生人半是鬼。犹道能言似昨时,白日牵人说兵事。

高幡影卧西陵渡,召鬼不至毗卢怒。大江流水枉隔侬,冯将咒力攀浓雾。

中流灯火密如萤,饥魂未食阴风鸣。髑髅避月攫残黍,幡底飒然人发竖。

谁言堕地永为厉,宰官功德不可议。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阴森诡异的鬼魅世界,充满了恐怖和荒诞的意象。全诗通过一系列阴间场景的刻画,展现了战乱后民不聊生、鬼魅横行的社会现实。

开篇"阴风吹火"的意象就定下了全诗恐怖的基调,老枭夜啸、狐狸出没、无头鬼魂等画面接连出现,营造出令人毛骨悚然的氛围。诗中特别点出"半是生人半是鬼",暗示当时社会已经人鬼难分,活着的人也和鬼魂无异。

中间部分描写了各种鬼怪活动:在浓雾中攀爬的鬼魂、江面上如萤火般的鬼火、躲避月光偷吃残食的骷髅。这些画面既荒诞又真实,反映了战乱给百姓带来的深重灾难。

最后四句笔锋一转,提到"宰官功德",看似在歌颂官员功德,实则暗含讽刺——在这样一个人间地狱般的世界里,所谓的官员功德显得格外荒谬可笑。

全诗最震撼的是将现实苦难用鬼怪世界来隐喻的表现手法。诗人没有直接描写战乱惨状,而是通过构建一个鬼魅横行的阴间世界,让读者感受到比现实更深刻的恐怖。这种超现实的写法,既避免了直白的说教,又达到了更强烈的批判效果。

徐渭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青藤居士、天池渔隐、金垒、金回山人、山阴布衣、白鹇山人、鹅鼻山侬等别号。中国明代文学家、书画家、军事家。民间也普遍流传他的故事传说,关于他年轻时如何聪明,后来如何捉弄官宦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