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家庭在战乱后平安归家的喜悦场景,语言朴实却充满感染力。
前两句直接点明主题:终于能开心回家了,因为作乱的匪徒都被平定了。这里"跳梁贼"用夸张手法形容敌人像小丑一样上蹿下跳,暗示他们不堪一击。
中间四句生动描写归途场景:全家人笑得合不拢嘴,乘着小船离开江城。孩子们亲热地围坐在一起,小船在平静的水面自在航行。诗人用"团圞"这个形象词,让人仿佛看到孩子们挤作一团的温馨画面;"风波自在行"的巧妙对比,既写实景又暗喻苦难已过。
最后两句笔锋一转:虽然已经安全,但半夜听到声响还是会害怕,千万别喊"有敌情"。这个细节描写特别真实,通过"惊魂未定"的心理状态,侧面反映出战乱带来的创伤之深。
全诗就像用手机拍下的一组生活片段:从全家大笑的特写,到小船航行的远景,最后定格在深夜惊惶的内心独白。没有华丽辞藻,但每个画面都饱含真情实感,让读者能真切体会到乱世百姓既欣喜又后怕的复杂心情。
黄遵宪
黄遵宪(1848年4月27日~1905年3月28日)晚清诗人,外交家、政治家、教育家。字公度,别号人境庐主人,汉族客家人,广东省梅州人,光绪二年举人,历充师日参赞、旧金山总领事、驻英参赞、新加坡总领事,戊戌变法期间署湖南按察使,助巡抚陈宝箴推行新政。工诗,喜以新事物熔铸入诗,有“诗界革新导师”之称。黄遵宪有《人镜庐诗草》、《日本国志》、《日本杂事诗》。被誉为“近代中国走向世界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