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 其七十七

是真是假,谁相描画。
似我似谁,莫入思惟。
地方成矩,天圆自规。
三界更无些法剩,一身还与十方宜。
眉目炯炯,须发苍苍。
疏林沾野雪,古涧湛秋光。
锦缝谁分梭路细,针关初透线芒长。
鹤梦未晓,鸟行无章。
平买平卖兮,还他当行。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朴素的语言探讨了禅宗的核心思想——真实与虚幻的界限、自我与万物的关系。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

1. 真假之辨(前四句)
诗人开篇就用"是真是假"的追问,像在说:世间万物哪有什么绝对的真实?我们执着于分辨"像谁",反而陷入了思维的陷阱。这就像现代人总在纠结"哪个才是真正的我",而禅宗告诉你:放下这些分别心。

2. 宇宙法则(中间六句)
用"地方天圆"的古老宇宙观作比喻,说世界自有其运行规律。当人突破"三界"(佛教说的欲界、色界、无色界)的束缚,就能与天地和谐共存。就像现代物理学发现宇宙有内在规律,禅宗认为人找到本心就能顺应自然。

3. 修行者形象("眉目炯炯"六句)
通过老僧"须发苍苍"却"目光炯炯"的生动描写,展现修行者的精神境界。"疏林沾雪""古涧秋光"的意象,暗示历经沧桑后的通透智慧。织锦的比喻特别妙——修行就像精细的刺绣,需要耐心穿透"针关"(难关)。

4. 生活禅意(最后两句)
结尾突然转到市井买卖的"平买平卖",点明禅不在深山,而在日常。就像今天说的"认真生活就是修行",提醒我们修行不必刻意,做好本分事即是禅。

全诗像一组蒙太奇镜头:从哲学思考切换到老僧特写,再突然转入市集场景。这种跳跃感恰恰体现了禅宗"不立文字"的风格——真理不在长篇大论里,而在生活点滴中。最后那个"鹤梦未晓"的意象尤其耐人寻味,仿佛在说:真正的觉悟,就像清晨半梦半醒时那种朦胧又清明的状态。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