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春

征东留滞一年年,又向军前遇火前。画出鹢舟宜祓禊,
镂成鸡卵有秋千。澄明烟水孤城立,狼藉风花落日眠。
赖指清和樱笋熟,不然愁杀暮春天。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晚春时节边疆军旅生活的复杂感受,既有思乡的愁绪,也有对自然美景的欣赏。

前两句"征东留滞一年年,又向军前遇火前"直接点明主题:诗人年复一年滞留在东部边疆,又到了战事频繁的春季。"火前"指清明节前,暗示战事紧张。

中间四句通过生动意象展现边塞春景:战船画着鹢鸟图案适合祓禊(古代春季除灾仪式),镂刻的彩蛋和秋千显示节日气氛。孤城矗立在清澈的烟水中,风吹落花,夕阳下显得凌乱。这些意象形成鲜明对比:肃杀的军旅与柔美的春光。

最后两句"赖指清和樱笋熟,不然愁杀暮春天"是诗眼:幸好还有樱桃和竹笋成熟的慰藉,否则这暮春景象真要让人愁死了。诗人用日常食物化解沉重情绪,体现中国人"化苦为甘"的生活智慧。

全诗魅力在于将两种对立体验完美融合:军旅的艰辛与春天的柔美,思乡的愁苦与简单的口腹之乐。这种复杂而真实的感受,让今天的读者依然能产生共鸣。

薛能

薛能(817-880年),字太拙,河东汾州(山西汾阳县)人。晚唐大臣,著名诗人。会昌六年,进士及第,补盩厔县尉。仕宦显达,历任三镇从事,累迁嘉州刺史、各部郎中、同州刺史、工部尚书,先后担任感化军、武宁军和忠武军节度使。广明元年,为许州大将周岌所逐,全家遇害。癖于作诗,称赞“诗古赋纵横,令人畏后生”。著有《薛能诗集》十卷、《繁城集》一卷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