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山顶

摩天抽碧篸,俯不见鸟背。
西日照塔轮,影落重边外。
峨髻瘦仙人,玉冠苍水佩。
貌古骨奇青,见者肃而拜。
浮空日嬲云,足底呈光怪。
或聚或披丝,或舞或澎湃。
千里听风铃,飞花落膻塞。
一萍一青山,一点一人界。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盘山顶的壮丽景色和神秘氛围,语言生动形象,充满想象力。

开头两句用夸张手法写山势之高:山顶仿佛能刺破天空(“摩天抽碧篸”),低头连飞鸟都看不见(“俯不见鸟背”)。接着描写夕阳下的佛塔,塔影投在远方的山外,画面辽阔。

中间部分把山峰比作仙人:像戴着玉冠、佩着青玉的瘦削仙人(“峨髻瘦仙人”),山石嶙峋如同仙人的骨骼(“貌古骨奇青”),让人忍不住想要跪拜。这里把静态的山写得充满仙气和灵性。

随后描写云海的奇幻景象:阳光戏弄着云彩(“浮空日嬲云”),在山脚下变幻出各种形状——时而像聚拢的丝线,时而像舞动的波涛。远处风铃的声音传来,花瓣飘落在草原上,听觉与视觉结合,营造出空灵的感觉。

最后四句突然把视角拉到极高处:从天空俯瞰,青山像浮萍那么小,人世间的一切都变成微小的光点。这种从宏大突然转到渺小的对比,让人感受到自然的壮阔和人类的渺小。

全诗就像一组电影镜头:先近距离特写高耸的山峰,再平视云海变幻,最后拉远到太空视角。诗人用奇特的比喻和动态描写,把一座普通的山写得仙气飘飘,充满神秘色彩,展现出古人面对自然时既敬畏又向往的浪漫情怀。

袁宏道

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学家,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汉族,荆州公安(今属湖北公安)人。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合称“公安三袁”。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