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野五首

近出东郊道,时巾下泽车。
田溝蛙拖紫,沙径鸟留书。
木引藤絲远,墙蒸菌带虚。
幽怀聊俯仰,无意事施蘧。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日田野的闲适画面,充满生活气息和自然趣味。

前两句写诗人驾着轻便小车(下泽车)到东郊游玩,用毛巾擦汗的细节显得很生活化。接着用两个生动的比喻:田沟里的青蛙像拖着紫色绸缎(蛙拖紫),沙地上的鸟爪印像留下的字迹(鸟留书),把普通景物写得妙趣横生。

五六句继续写景:树木的藤蔓像丝线般延伸,土墙边菌菇像虚幻的飘带。这些描写既真实又带着诗人独特的想象,把平凡景物变得诗意盎然。

最后两句是点睛之笔:诗人说就这样随意看看风景(聊俯仰),根本不想学古人施蘧那样刻意追求什么。表达了享受当下、随性自然的豁达心态。

全诗妙在把最普通的田间景象——青蛙、鸟迹、藤蔓、野蘑菇——都写出了新鲜感,就像用诗人的眼睛给我们戴了副滤镜,让人突然发现:原来日常风景可以这么美。这种对生活细微之处的观察和热爱,正是这首诗最打动人的地方。

宋庠

宋庠(xiáng)(996年—1066年),初名郊,字伯庠,入仕后改名庠,更字公序。北宋文学家,工部尚书宋祁之兄。祖籍安州安陆,后迁居开封府雍丘县双塔乡。 天圣二年(1024年),宋庠状元及第,成为“连中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均第一)之人。官至兵部侍郎、同平章事,以司空、郑国公致仕。治平三年(1066年),宋庠去世,年七十一。追赠太尉兼侍中,谥号“元献”(一作元宪),英宗亲题其碑首为“忠规德范之碑”。宋庠与弟宋祁并有文名,时称“二宋”。诗多秾丽之作,著有《宋元宪集》、《国语补音》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