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谏歌

舍世荣,舍世荣华道理长。
努力殷勤学三谏,谏我身心还本乡。
谏意意根莫令起,谏口口根莫说彰。
谏手手根莫鞭杖,三谏三王王自香(此间似脱一句。)。
虚空自得到仙堂。
仙堂不近亦不远,徘徊只是众中央。
若欲行住仙堂里,不用匍匐在他乡。
若欲求念弥陀佛,东西南北是西方。
西方弥陀触处是,面前背后七重行。
或黄或赤或红白,或大或小或短长。
天盖正是弥陀屋,木孔木穿弥陀房。
天上空中弥陀路,草木正是弥陀乡。
日夜前后嘈嘈闹,正是弥陀口放光。
若欲礼拜弥陀佛,不用思想强干忙。
若不诳人是礼拜,若不求人是道场。
努力自使三功作,殷勤肆力种衣粮。
山河是家无尽藏,草木是人常满仓。
泥水是人常满库,藤萝是人无底囊。
多作功夫自成就,自行手脚熟严装。
若欲往生安乐国,只是个物是西方(见《宗镜录》卷二九。)。

现代解析

这首《三谏歌》是一首富有哲理和深意的诗歌,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形象的描绘,传达了一种关于修身养性、追求精神境界的思想。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通俗易懂的分析:

1. 舍世荣,舍世荣华道理长:

* 这句诗表达的是放弃世俗的荣华富贵,追求更为深层的道理和智慧。诗人认为,真正的价值和意义不在于眼前的荣华,而在于对生命深层次的理解和追求。
2. 努力殷勤学三谏,谏我身心还本乡:

* 通过努力学习三谏之道,旨在使自己的身心回归到最本真的状态。这里的“三谏”可能指的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法或途径。
3. 接下来的诗句都在强调“谏”的意义:

* 不要让思想、言语和行为偏离正轨,要时刻保持警觉,不让不良习惯和想法侵蚀自己的心灵。
* 诗人通过一系列形象的比喻,强调了保持本心、坚守道义的重要性。
4. 虚空自得到仙堂:

* 这句话表达的是通过修炼或追求,最终可以达到一个超越世俗的境界,即“仙堂”。这里可能指的是一种精神或心灵的升华。
5. 仙堂不近亦不远,徘徊只是众中央:

* 这个境界并不遥不可及,也不易得到,需要不断的努力和探索。它就在我们生活的中央,需要我们用心去追寻和体验。
6. 若欲行住仙堂里,不用匍匐在他乡:

* 只要我们用心去追求,不需要依赖外界或他人,就能达到这个境界。
7. 下面几句描述了弥陀佛的广大和无处不在:

* 无论身处何地,只要我们心中有佛,就能感受到佛的存在。佛的光明和慈悲无处不在,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
8. 若欲礼拜弥陀佛,不用思想强干忙:

* 对佛的礼拜不在于形式,而在于内心的真诚和付出。真正的礼拜是发自内心的,不需要刻意去做。
9. 最后几句强调了努力修行、积累功德的重要性:

* 通过不断的努力和付出,我们可以达到生命的更高境界,往生安乐国,那个被称为西方的极乐世界。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形象的描绘,传达了一种追求精神境界、修身养性的思想。它鼓励人们放弃世俗的繁华,追求心灵的升华和精神的满足。这首诗充满了哲理和智慧,让人在品味中感受到生命的深意和魅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