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堰水甚小一雨灌田方足

岷江惟清流,泾水惟浊泥。
泥浊禾黍茂,流清粳稻宜。
旧传江发源,瀵涌出沈黎。
老农望其来,未至龙尾西。
今晨南山云,蓊然忽朝隮。
滂沱三尺雨,泛溢千步堤。
积潦始北汇,馀波各东酾。
茫茫黑壤润,戢戢翠剡齐。
亦复到邑里,沟浍争交驰。
往看芙蓉湖,微风绿生漪。
似欲娱使君,岂减习家池。
老农喜相语,岁晚可无饥。
再拜勾龙社,配我灵星祠。
更烦请天公,膏泽常(抄本作在)及时。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及时雨给农田带来的生机,展现了农民对雨水的渴望和丰收的喜悦。

开头用岷江和泾水的对比,说明不同水质适合不同作物——清流适合种粳稻,浊泥适合种禾黍。接着写农民盼雨的心情:传说江水发源于沈黎,但雨水迟迟未到龙尾西边。

然后生动描写雨来的场景:早晨南山乌云密布,突然下起倾盆大雨,积水漫过千步长堤。雨水先向北汇聚,又向东分流,滋润着黑色沃土,让翠绿的秧苗整齐生长。雨水甚至流到城里,灌满了田间沟渠。

诗人还观察到芙蓉湖在微风中泛起涟漪,仿佛在取悦官员,景色不输著名的习家池。老农高兴地互相转告:今年不用担心挨饿了!他们虔诚地祭拜土地神和谷神,更祈求老天爷能经常这样及时降雨。

全诗通过雨水前后对比,展现了自然对农耕的重要性,表达了农民靠天吃饭的朴素愿望。语言朴实生动,画面感强,让读者仿佛亲眼看到雨水滋润大地的场景,感受到农民的喜悦。

晁公溯

晁公溯:一作晁公遡,字子西,济州巨野(今山东菏泽市巨野县)人,晁公武弟。宋高宗绍兴八年进士。史籍无传,据本集诗文,知其举进士后历官梁山尉、洛州军事判官、施州通判,绍兴末知梁山军。宋孝宗乾道初知眉州,后为提点潼川府路刑狱,累迁兵部员外郎。著有《嵩山居士文集》54卷,刊于乾道四年,又有《抱经堂稿》等,已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