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花(此诗收于赖子清《台湾诗海》。)

生依岩谷爱幽清,肯比萧敷与艾荣。
独有芳菲含露气,不须颜色动风情。
人怀远遁频通问,迹寄空山自得名。
多谢春晖怜小草,国香何事费公评(江宝钗编校)。

现代解析

这首诗以兰花为主题,通过对比和拟人手法,赞美了兰花高洁的品格和淡泊的性情。

前两句写兰花生长在幽静的山谷中,不喜欢与杂草(萧敷、艾荣)为伍,突出它清高孤傲的个性。三四句进一步描写兰花的独特魅力:它不需要艳丽的外表来吸引人,但自带芬芳和露水的清新气质。这里用"不须颜色动风情"暗示兰花不靠外表取悦他人,而是以内在美取胜。

五六句用拟人手法,说兰花虽然隐居深山,却因品格高洁而声名远播,人们都慕名前来探访。最后两句意味深长:兰花感谢阳光的滋养,却对世人争相品评"国香"(指兰花)的行为表示不解。这其实是诗人借兰花之口,表达对追名逐利的社会风气的讽刺。

全诗通过兰花的形象,歌颂了不慕虚荣、坚守本真的高尚品格。诗人用浅显的语言和生动的比喻,让读者感受到兰花"低调做人,高调做事"的精神境界,这种品质在今天依然值得学习。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