闰四月十二日度分水关

又携书剑度闽关,半百流光两鬓斑。
庭训片言犹在耳,君恩五世重于山。
十年江汉垂纶久,万里风尘行路艰。
况值明良新际会,未容杖屦便投閒。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一位年过半百的文人再次踏上仕途时的感慨之作。全诗通过几个生活片段,展现了作者复杂的人生况味。

首联"带着书剑再过关卡,五十岁的人已两鬓斑白",用简练的笔触勾勒出一个饱经风霜却仍在奔波的形象。书剑象征文人的理想与抱负,而斑白的两鬓则暗示岁月流逝。

中间两联是情感的核心部分。"父亲教诲言犹在耳,家族恩情重如大山"道出了传统文人的精神支柱——既要谨记父辈教导,又要承担家族期望。"江边垂钓十年久,万里风尘行路难"则形成鲜明对比,前句写隐居生活的闲适,后句写仕途奔波的艰辛。

尾联"恰逢明君贤臣际会,不容我拄杖归隐"点明写作背景:因为遇到政治清明的时代,即便年事已高,也不能轻易选择退休。这里既有对新时代的期待,也暗含身不由己的无奈。

全诗语言平实却情感深沉,通过"书剑"与"白发"、"垂钓"与"行路"等意象的对比,生动展现了一个传统文人在责任与理想、出世与入世之间的挣扎。最打动人的是那种"明知前路艰难却仍要前行"的文人担当,这种精神在今天依然能引起共鸣。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