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水洞二首 其一
东坨翘摘星,西坨迥望海。
青青藏岝峉,淩晓作晁彩。
登峰复下阪,心怍屦每殆。
忽焉入幽径,万绿被葳隗。
无穷出清夐,泉语乱珠琲。
况闻碎叶声,戛戛踏磊磈。
是间近洞府,云水气故在。
萧森通地天,阴壑秀千载。
已令疲应接,叹息颂真宰。
青青藏岝峉,淩晓作晁彩。
登峰复下阪,心怍屦每殆。
忽焉入幽径,万绿被葳隗。
无穷出清夐,泉语乱珠琲。
况闻碎叶声,戛戛踏磊磈。
是间近洞府,云水气故在。
萧森通地天,阴壑秀千载。
已令疲应接,叹息颂真宰。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游览云水洞的所见所感,用生动的画面和细腻的感受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开头四句写远眺的壮丽景色:东边的山崖高耸仿佛能摘到星星,西边的山崖远眺可见大海。郁郁葱葱的山林间藏着陡峭的山峰,清晨的阳光给山峦披上绚烂的色彩。这里用夸张的手法(摘星、望海)和鲜明的色彩对比(青青的山色与朝霞),营造出宏大的空间感。
中间八句记录登山过程:上山又下坡让人身心疲惫,但突然转入幽静的小路,眼前是茂密葱郁的树林。清澈的泉水叮咚作响,像散落的珍珠般清脆;风吹落叶的沙沙声,混合着脚步踏过山石的声响。这里通过听觉(泉声、叶声)与视觉(万绿)的立体描写,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最后六句点出云水洞的奇观:靠近山洞时能感受到湿润的云雾气息,幽深的峡谷连接天地,千百年来保持着灵秀之美。这般应接不暇的景致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造物主的神奇。诗人用"萧森通地天"这样极具张力的描写,将山洞的神秘感与天地之大气融为一体。
全诗就像一部微型纪录片:从远山全景(大远景)到登山特写(中景),最后聚焦洞口的云雾特效(近景),配合自然音效(泉水声、落叶声),生动再现了探险般的游览体验。诗中"心怍屦每殆"的疲惫与"叹息颂真宰"的震撼形成反差,正是我们现代人旅行时"累并快乐着"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