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送别朋友陈给事中调任湖广参议时所作,全诗通过秋景、官职、山水等元素,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和期待。
前两句"秋高凭远色,为送武昌行"点明了送别的时间(秋天)和地点(武昌)。秋高气爽的时节最适合远眺,诗人借此暗示友人前程远大。
中间四句赞美友人的新职位。"画省名原重"说友人原来在中央机关任职很有声望,"参藩位不轻"说明新职位在地方上也很重要。"江楼千里目"想象友人登楼远望的广阔视野,"湘竹四时情"用湖南的竹子象征友人将体验当地四季风情。
最后两句"试发郢中倡,应希和者声"用典故表达期许。诗人希望友人到任后能像古代郢都的歌手一样,发出动人的声音(指做出政绩),相信会得到很多人的响应和支持。
全诗语言简练,通过自然景物与官职的对比,既展现了送别时的开阔心境,又表达了对友人仕途的美好祝愿。最巧妙的是结尾用音乐作比,把严肃的仕途升迁写得富有诗意。
李舜臣
李舜臣(朝鲜语:이순신,1545年-1598年),字汝谐,本贯德水(今朝鲜黄海北道开丰郡),生于朝鲜首都汉城(今韩国首尔)。李氏朝鲜时期名将。官至三道水军统制使、全罗道左水使。在十六世纪抵抗日军侵朝(壬辰倭乱)时,曾立下汗马功劳。1597年,他在朝鲜南部的珍岛与朝鲜本土的鸣梁海峡(今属韩国)仅靠12艘舰船击败日寇300余条船(战船133艘,后勤船200余条)。1598年在露梁海战中牺牲,享年53岁。谥号忠武,死后追赠领议政,与乙支文德、姜邯赞一并被后世朝鲜半岛奉为三大救国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