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夜饮宾娥台

海门秋色望中来,落叶清尊静夜开。
度岭闲云低远树,洗天凉月浸层台。
野翻碧浪禾千顷,炉沸秋涛酒一醅。
万里清辉浮烟雾,欲招仙子下蓬莱。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中秋夜在宾娥台饮酒赏月的场景,充满了宁静悠远的意境和浪漫的想象。

开头两句"海门秋色望中来,落叶清尊静夜开"是说:从海门方向望见秋色渐浓,在落叶纷飞的静夜里摆开酒杯。这里用"清尊"代指酒杯,暗示这是一个清雅的中秋夜宴。

中间四句是整首诗最精彩的部分:
"度岭闲云低远树"写远处的云朵飘过山岭,低垂在树梢;"洗天凉月浸层台"说皎洁的月光像水一样洗净天空,又浸透了楼台。这两句用"洗"和"浸"两个动词,把月光写得灵动如水。
"野翻碧浪禾千顷"描写田野里稻浪翻滚;"炉沸秋涛酒一醅"说酒在炉中沸腾,像秋天的波涛。这里把稻浪和酒沸都比作波浪,很有创意。

最后两句"万里清辉浮烟雾,欲招仙子下蓬莱"是诗人的想象:在月光照耀的万里清辉中,仿佛能看到蓬莱仙岛的仙子。这里把现实的中秋夜景和神话传说联系起来,增添了浪漫色彩。

整首诗的特点:
1. 动静结合:既有静态的月色、楼台,又有动态的云、浪、酒沸
2. 善用比喻:把月光比作水,把稻浪和酒沸比作波涛
3. 虚实相生:从实景写到想象中的仙境
4. 语言清新自然,没有刻意雕琢的痕迹

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和丰富的想象,把中秋夜的景色、饮酒的雅兴和对仙境的向往完美融合,展现了中国传统文人的审美情趣。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