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暮怀人诗 其四 (光绪十六至十七年作)

门第将军双戟围,长安花好马如飞。
只怜同听秋声馆,瘦竹疏桐鹤不肥。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曾经显赫的将军家族如今衰落的景象,用对比手法展现了人世无常的感慨。

前两句写将军府昔日的辉煌:大门前立着象征权力的双戟,在繁华的长安城里,骏马飞驰、春花灿烂,一派意气风发的景象。这里"花好马如飞"五个字就勾勒出当年热闹风光的场面。

后两句笔锋一转,写现在的凄凉:曾经一起听秋声的馆舍还在,但只剩下瘦竹、稀疏的梧桐和一只吃不饱的鹤。诗人用"瘦"、"疏"、"不肥"这些字眼,与前面的繁华形成强烈反差。特别是最后"鹤不肥"这个细节,既写实又象征,暗示连象征高洁的鹤都过得不好,更显出家族的落魄。

全诗就像一张褪色的老照片,通过今昔对比,让人感受到时间的力量和世事的无常。诗人没有直接说教,而是用具体的景物对比,让读者自己体会其中的人生况味,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正是古典诗词的魅力所在。

黄遵宪

黄遵宪(1848年4月27日~1905年3月28日)晚清诗人,外交家、政治家、教育家。字公度,别号人境庐主人,汉族客家人,广东省梅州人,光绪二年举人,历充师日参赞、旧金山总领事、驻英参赞、新加坡总领事,戊戌变法期间署湖南按察使,助巡抚陈宝箴推行新政。工诗,喜以新事物熔铸入诗,有“诗界革新导师”之称。黄遵宪有《人镜庐诗草》、《日本国志》、《日本杂事诗》。被誉为“近代中国走向世界第一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