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傍晚时分的乡村景色,同时表达了诗人对古代隐士生活的向往和怀念。
诗的开头写东皋这个地方土地空旷,傍晚时分已经看不到行人的踪迹。这营造出一种宁静、空旷的氛围。诗人由此联想到古代那些隐居在此的人,他们在这里建造房屋,过着远离尘嚣的生活。
接下来诗人说这些隐士既不追求繁华都市的生活,又能豪迈地歌唱,精神气概十分强烈。这让诗人对他们产生了深深的怀念之情,甚至觉得这里的鱼和鸟都显得格外亲切。
诗中描写了风吹过枯树枝条发出的声响,以及霜降前远方天空的明净。这些自然景象的描写既真实又富有意境,让人感受到秋天的萧瑟与高远。
最后诗人感叹自己不能与那些隐士生活在同一时代,在天气转凉需要添加衣物的季节里,没有人能理解他此刻的心情。这里透露出一种孤独感和对知音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古代隐士的追思,表达了诗人对简朴自然生活的向往,以及在现实中难以找到精神共鸣的惆怅。语言朴实自然,意境深远,能让读者感受到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之美。
厉鹗
厉鹗(1692-1752),字太鸿,又字雄飞,号樊榭、南湖花隐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清代文学家,浙西词派中坚人物。康熙五十九年举人,屡试进士不第。家贫,性孤峭。乾隆初举鸿博,报罢。性耽闻静,爱山水,尤工诗馀,擅南宋诸家之胜。著有《宋诗纪事》、《樊榭山房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