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叠前韵(秋怀八首) 其六 (乙巳、丙午、丁未稿,清光绪卅一、卅二、卅三年)

流落英雄老据鞍,能教龙凤起鳞翰。
江山残局三分定,豚犬诸郎一战难。
名士鲫来春水长,女儿花发大堤宽。
千秋形胜荆襄在,落日城头画角寒。

现代解析

这首诗以英雄迟暮的视角,抒发了对历史兴衰的感慨。

开头用"流落英雄老据鞍"描绘一位曾经叱咤风云的老将军,如今只能孤独地倚着马鞍。第二句"能教龙凤起鳞翰"暗指他当年有号召英才的能力。"江山残局三分定"借用三国典故,比喻时局已定难以挽回,"豚犬诸郎一战难"则讽刺当权者无能,连一战之力都没有。

中间两句笔锋一转,用"名士鲫来春水长"形容文人雅士如过江之鲫,"女儿花发大堤宽"写市井繁华景象,形成英雄末路与世俗欢愉的鲜明对比。最后以"千秋形胜荆襄在"点明历史名城依旧,但"落日城头画角寒"的苍凉景象,暗示时代变迁的无奈。

全诗通过老英雄的视角,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兴衰交织在一起,既有对往昔的追忆,又有对现实的感慨,更有对历史规律的深刻认识。诗中意象丰富,既有"龙凤""豚犬"的比喻,又有"春水""花发"的生动描写,最后以落日画角收尾,余韵悠长。

丘逢甲

丘逢甲(1864年~1912年)近代诗人。字仙根,又字吉甫,号蛰庵、仲阏、华严子,别署海东遗民、南武山人、仓海君。辛亥革命后以仓海为名。祖籍嘉应镇平(今广东蕉岭)。同治三年(1864年)生于台湾彰化,光绪十四年(1887年)中举人,光绪十五年登进士(1889年),授任工部主事。但丘逢甲无意在京做官返回台湾,到台湾台中衡文书院担任主讲,后又于台湾的台南和嘉义教育新学。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