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忠祠落成在铜岭

禅林近有劝忠堂,路入铜冈草木香。
山色未能忘义气,水声犹似颂勤王。
千金谁种祇园树,三径新成烈士场。
从此东官添胜迹,山灵今始发幽光(民国张其淦编《东莞诗录》卷七)。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新建的"劝忠祠"的庄严景象,歌颂了忠义精神。我来逐句解析它的魅力:

开篇直接点明地点——铜岭山路上新建的劝忠堂,走在长满草木的山路上都能闻到清香。这里用草木香暗示祠堂的圣洁,不是真的草木香,而是精神气节的芬芳。

三四句用拟人手法:山色铭记着忠义之气,溪水声仿佛在歌颂为国尽忠的事迹。把自然景物写得有情感,让山水都成了忠义的见证者。

五六句用对比手法:谁会在寺庙(祇园)种千金树?但这里新建的烈士祠堂更珍贵。"三径"指隐居处,这里反用典故,说隐士之地变成了纪念烈士的场所。

结尾说这座祠堂为东莞增添了新名胜,连山神都开始显灵。用"山灵发幽光"的意象,暗示忠义精神终于得到彰显,富有神话色彩。

全诗通过描写祠堂环境、运用山水拟人、对比寺庙与祠堂、加入神话元素等手法,把一座纪念忠义之士的建筑写得神圣庄严。最打动人的是诗人让自然万物都参与歌颂忠义,这种"天地同赞"的写法,让抽象的忠义精神变得可感可触。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