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泉

佛阁灯昏石磬残,渐闻岩窦玉珊珊。月沈古洞一猿歇,人倚脩篁两耳寒。

水乐洞边趺藓石,香炉峰下认松湍。何如赏此秋风曲,击节清吟到夜阑。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深山古寺中静听泉水声的幽静画面,充满了禅意和自然之美。

开头写佛寺里灯火昏暗,石磬(一种乐器)的声音渐渐消失,这时开始听到岩石缝隙中传来清脆的泉水声,像玉石碰撞的声响。这里用声音的变化营造出从人间到自然的过渡感。

接着描写月亮沉入古老山洞,一只猿猴停止了啼叫,人倚靠在修长的竹林中,感觉两耳生寒。这几句通过"月沉"、"猿歇"等意象,营造出深山夜晚的寂静氛围,连耳朵都觉得发凉,说明环境非常清冷幽静。

然后写诗人在长满青苔的石头上打坐,在香炉峰下辨认松涛和湍流的声音。这里"趺坐"是佛教打坐的姿势,说明诗人完全沉浸在自然之中,用心聆听各种水声。

最后诗人感叹:还有什么比得上在这里欣赏秋风演奏的天然乐曲呢?于是打着节拍轻声吟诗,直到深夜。这里把自然的声音比作"秋风曲",说明诗人完全陶醉在这天籁之音中。

全诗通过细腻的声音描写,展现了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意境。从佛寺到山泉,从黄昏到深夜,诗人用耳朵捕捉着每一处细微的声响,最终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这种对自然之音的专注聆听,其实也是一种禅修的方式,让心灵获得宁静。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