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冬日里的清雅画面,传递出淡泊宁静的意境。
前两句"木落霜空眼底宽,一枝相映竹丛寒"写景:树叶凋零后,霜天显得格外空旷,视野开阔。一支梅花与青竹相互映衬,在寒冷中更显高洁。这里用"宽"字巧妙表现了冬日视野的开阔感,而梅竹并立则暗示君子之交的品格。
后两句"不须更觅吴州画,镜里云山且共看"抒情:不需要刻意寻找名家画作,眼前这如镜般清澈的景色(可能指水面倒影)中,自然山水已足够赏心悦目。这里表达了知足常乐的人生态度,认为平凡生活中处处有美景。
全诗通过梅竹、霜空、云山等意象,营造出清冷高远的意境。诗人似乎在说:不必远求,身边寻常景物中自有真趣。这种对朴素自然之美的欣赏,体现了文人雅士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智慧。
释绍嵩
释绍嵩,字亚愚,庐陵(今江西吉安)人。长于诗,自谦“每吟咏信口而成,不工句法,故自作者随得随失”。今存《江浙纪行集句诗》七卷,系理宗绍定二年(一二二九)秋自长沙出发,访游江浙途中寓意之作。后应知嘉兴府黄尹元之请,主嘉兴大云寺。事见本集卷首自序。释绍嵩诗,以汲古阁影宋抄本为底本,校以清顾氏读画斋刊《南宋群贤小集》本(简称读画斋本)。新辑集外诗一首附于卷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