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漪澜堂

山后液池滨,书堂俯碧沦。
目观知有术,心契在无尘。
文异成原似,玉如温且纯。
胥非予切已,切已监于民。

现代解析

这首《题漪澜堂》是乾隆皇帝写的一首充满哲思的山水诗,我们可以从三个层次来理解:

1. 环境与心境
前四句描写书堂的位置和观景感受。山后的水池边,书堂俯瞰碧波荡漾的湖水。"目观知有术"说观察自然需要方法,"心契在无尘"则强调心灵要像湖水一样清澈无杂念。这里乾隆其实在说:看风景不仅是眼睛的事,更要用心去体会纯净的自然之美。

2. 以玉喻德
"文异成原似,玉如温且纯"这两句用玉作比喻。意思是:文章(或花纹)虽然千变万化,但本质都是相通的;就像美玉,外表温润内里纯净。乾隆通过玉的特性,暗示君子应当具备温和包容又坚守本心的品格。

3. 帝王的责任
最后两句突然转折:前面说的美景和玉石都不是我最关心的,我最在意的其实是体察民情。"监于民"直接点明作为统治者的核心责任——要像明镜照映湖水那样清晰了解百姓疾苦。这种从自然景物联想到治国责任的写法,展现了帝王诗的独特视角。

全诗从写景到说理,最后落脚于民生,层次分明。乾隆通过"观水→品玉→思民"的递进,把山水审美与治国理念巧妙结合,既有文人雅趣,又体现了明君意识。诗中"无尘""玉纯"等意象,都在暗示为政者需要保持澄澈本心,才能更好地服务百姓。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