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范长官郑主簿送战船至盐屿江上奉酬应尉

相送长江风浪轻,尉仙真自好心情。
四更明月宿何处,鱼骨山前第一程。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江边送别的温馨画面,语言平实却充满人情味。

前两句写送行场景:诗人和朋友在风平浪静的长江边送别战船,特别提到"尉仙"(指应尉)心情很好。这里用"风浪轻"既写实景,又暗喻送别时轻松的氛围,与一般送别的伤感不同。

后两句转为对友人行程的想象:诗人惦记着朋友夜间的行程,想着四更天(凌晨1-3点)月亮还挂在天上时,朋友应该已经到达鱼骨山前的第一站了。这种牵挂既表现了友情,又用"明月"营造出宁静优美的意境。

全诗亮点在于: 1. 用"风浪轻"对应"好心情",自然景物与人物情绪巧妙结合 2. "四更明月"的想象既具体又富有诗意 3. 虽是送战船这样的军事行动,却写得轻松亲切,展现文人雅趣 4. 地名"鱼骨山"的选用,给诗句增添了独特的画面感

诗人通过寻常的送别场景,既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心,又展现了文人交往中的雅致情怀,让读者感受到古人生活中诗意的一面。

林亦之

(1136—1185)宋福州福清人,字学可,号月渔,一号网山。林光朝高弟,继光朝讲学于莆之红泉。赵汝愚帅闽,荐于朝,命未下而卒。有《论语考工记》、《毛诗庄子解》、《网山集》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