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八十五首 其二十五

隐隐烟村闻犬吠,欲寻寻不见人家。
忽于桥断溪回处,流出碧桃三四花⑴。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充满生活气息又带点神秘感的乡村场景,读起来像一幅动态的水墨画。

开头两句写诗人走在乡间,远远听见狗叫,知道附近有村庄,但绕来绕去就是找不到人家。这种"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描写特别生动,我们都有过类似体验——比如听到邻居家炒菜声却看不见厨房,这种熟悉感瞬间拉近了读者与诗的距离。

后两句突然出现转折:当走到小桥断处、溪水转弯的地方,意外发现几朵碧桃花顺着溪水流出来。这个画面像电影镜头突然切换,从迷茫的寻找变成惊喜的发现。这里的"桥断溪回"既是实景,也暗喻人生中看似走不通的路,往往藏着意想不到的风景。

全诗妙在三点:一是用声音(犬吠)和视觉(碧桃)的对比制造悬念;二是通过"寻不见-忽见"的转折带来惊喜感;三是最后流出的桃花,给普通的乡村景色添了仙气,让人联想到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这种在日常中发现美的能力,正是古人所说的"诗眼"。

释妙伦

释妙伦(一二○一~一二六一),号断桥,俗姓徐,台州黄岩(今属浙江)松山人,又号松山子。年十八,依其叔永嘉广慈院宗嗣论禅师出家,即剃发投礼。不满一年行脚,首见谷源道于瑞岩,次年谒灵隐。理宗淳祐元年(一二四一),初住台州瑞峰祇园禅寺。十年(一二五○),迁瑞岩净土禅寺。后迁天台国清教忠禅寺。宝祐四年(一二五六),迁临安府净慈报恩光孝禅寺。景定二年卒,年六十一。有文宝等编《断桥妙伦禅师语录》二卷,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及所附《行状》。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