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独处时对友人的深情回忆,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当下孤独的感慨。
前两句写作者独自关在屋里,望着朱红色栏杆的小轩窗,想起曾经和朋友一起在这里的情景。"闭户端居"和"小轩朱槛"形成鲜明对比,突显现在的孤单。
中间四句用了两个典故:一是唐朝李勣为姐姐煮粥烧到胡须,体现亲情;二是曹植写诗表达对兄弟的思念。作者借此表达对友人的情谊。他说已经托秋风送去自己的诗作,现在只能邀请明月陪自己喝酒,显得既浪漫又寂寞。
最后两句是期待:希望下次朋友聚会时能叫上自己,哪怕作为陪客,也愿意喝到醉倒。这里的"醉堕簪"形象地描绘了醉酒后发簪掉落的样子,暗示愿意放下身份,只求与友人相聚。
全诗通过独处时的回忆、用典、邀月饮酒的想象,展现了对友情的珍视。语言看似平淡,但每个画面都饱含深情,把孤独中的思念写得既含蓄又动人。特别是"邀明月伴孤斟"的意象,把孤独转化为一种诗意的生活态度,让人感受到文人特有的浪漫情怀。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