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轩

一轩新创足清凉,岸帻披襟暇日长。
极目闲田虞舆芮,凝神虚室老兼庄。
檐牙高揭啄山色,簟角平舒约水光。
料得北窗风更细,何妨笑傲比羲皇(《山西通志》卷二二三)。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新建的凉亭带来的惬意生活,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闲适生活的向往。

开头两句直接点题:新建的凉亭(轩)特别清凉,诗人在这里随意地扎着头巾、敞开衣襟,悠闲地度过漫长的夏日。这里的"岸帻披襟"是古代文人放松时的典型装扮,就像现代人穿着居家服一样自在。

中间四句用生动的画面展现凉亭的妙处:放眼望去能看到虞国和芮国(古代小国)的闲田,静下心来仿佛能感受到老子和庄子(道家代表人物)的哲学境界。屋檐像鸟嘴一样高高翘起,仿佛在啄食山色;竹席平平整整地铺开,倒映着水光。这些描写把静止的建筑写活了,屋檐会"啄",竹席能"约"(邀请),展现出诗人丰富的想象力。

最后两句是诗人的感慨:料想北窗吹来的风更轻柔,这样的生活简直可以和上古的羲皇(传说中无忧无虑的帝王)相媲美了。这里用"笑傲"二字特别传神,把诗人享受生活、超然物外的神态写得活灵活现。

全诗最打动人的是那种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生活情趣。诗人不直接说自己多快乐,而是通过凉亭、山色、水光、微风这些具体事物,让我们感受到他闲适自得的心境。这种把日常生活写出诗意的手法,正是古典诗词的魅力所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