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牡丹

经冬种牡丹,明年待看花。
春条始秀出,蠹已病其芽。
柯枯叶亦落,重寻但空槎。
朱栏犹照耀,所待已泥沙。
本不固其根,境朝谩咨嗟。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了一个种牡丹失败的故事,表面上写种花,实则暗含深刻的人生哲理。

开头说冬天种下牡丹,满心期待来年开花。春天枝条刚抽芽,虫子却把嫩芽啃坏了。随后枝干枯萎、叶子掉光,再去看时只剩光秃秃的枝杈。虽然花圃的红栏杆依然鲜艳,但期待的花朵早已化作泥土。

诗人最后点破原因:当初没把根扎牢。每天对着枯萎的花空叹息,其实问题出在最基础的环节。

全诗用种花比喻做事:
1. 光有美好期待不够(待看花)
2. 问题往往在初期就埋下(春芽被蛀)
3. 表面功夫再漂亮也没用(朱栏照耀)
4. 失败根源在于基础不牢(不固其根)
5. 事后后悔毫无意义(谩咨嗟)

最打动人的是强烈的画面对比:鲜艳的红栏杆与枯萎的枝条,期待中的繁花与现实的泥沙,这种视觉冲击让人瞬间明白"根基不牢,地动山摇"的道理。就像现在很多人急着要结果,却不肯下功夫打基础,最终只能收获遗憾。

曾巩

曾巩(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天禧三年八月二十五日-元丰六年四月十一日),字子固,世称“南丰先生”。汉族,建昌南丰(今属江西)人,后居临川(今江西抚州市西)。曾致尧之孙,曾易占之子。嘉祐二年(1057)进士。北宋政治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为“南丰七曾”(曾巩、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之一。在学术思想和文学事业上贡献卓越。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