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隐居山林、安贫乐道的文人生活,表达了对简朴自然生活的满足和自豪。
前两句"山林清富贵,何在玉堂居"直接点明主题:在山林中过着清贫但精神富足的生活,比住在豪华的官邸更有价值。这里用"清富贵"这个矛盾修辞,说明虽然物质清贫,但精神世界很富足。
中间四句具体描写隐居生活:把写的好诗当作锦囊珍藏,家里堆满书籍,把碑文拓片当装饰墙纸,采野菜当盘中餐。这些细节生动展现了文人雅士的清贫但高雅的生活情趣。特别是用"锦"形容诗作,用"帐壁"比喻碑文,既形象又显出主人的文化品位。
最后两句"安分簟瓢乐,虽贫绰有馀"是总结:满足于竹席和瓢饮的简朴生活,虽然贫穷但觉得已经很富足了。"簟瓢"用典出自《论语》中颜回"一箪食一瓢饮"的典故,强调安贫乐道的精神境界。
全诗语言朴实但意境高雅,通过具体的生活细节,展现了文人远离尘嚣、以书为伴、安于清贫的精神追求。诗中透露出一种不慕荣华、自得其乐的人生态度,对现代人追求简单生活也有启发意义。
易士达
易士达,又署寓言、涉趣(《全芳备祖》前集卷一)、幼学(《全芳备祖》后集卷一一)。有《松菊寓言》(《诗渊》),已佚。易士达诗,据《全芳备祖》、《永乐大典》等书所录,编为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