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清雅闲适的官员生活场景,展现了作者对淡泊宁静生活的向往。
前两句"自昔闻南国,于今讼已微"说的是:早就听说南方是个好地方,如今这里的诉讼纠纷也变少了。这里用"讼已微"暗示当地政通人和,百姓安居乐业。
中间四句描写了主人公的生活状态:这位贤能的官员("优哉贤墨绶")悠闲地建造了一座雅致的凉亭("经始雅轩扉")。白天有闲暇的快乐("白日有馀乐"),清风吹来,仿佛知道该往哪里去("清风知所归")。这几句用简单自然的意象,勾勒出一个远离尘嚣、怡然自得的画面。
最后两句"如何心已化,尚寄玉琴徽"是点睛之笔:为什么内心已经超脱世俗了,却还要保留着琴上的音徽呢?这里用"玉琴徽"这个意象,既表现了主人公高雅的情趣,又暗示他虽向往隐逸,却仍未完全放下仕途生活。
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通过凉亭、清风、琴音等意象,展现了一种介于仕隐之间的生活状态,表达了作者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和对仕途的矛盾心理。诗中那种悠然自得又不失高雅的气质,正是中国传统文人追求的理想生活境界。
李寔
李寔,字公实,河南(今河南洛阳)人。仁宗庆历中官太常博士、监零陵市征。嘉祐六年(一○六一)迁秘书省校书郎、陕州主簿。事见《宋诗纪事补遗》卷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