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石遗室小池
鸣禽习林乐,游鱼爱水深。
宴坐观化者,眇眇动此性。
方庭不可树,一勺聊寓兴。
欲从古井澜,视彼潜鳞定。
畚锸戒经营,廉隅好端正。
卦数占纵横,古度准分寸。
行取玉方水,止兼仁山静。
永谢跛鳖人,亮无青蛙圣。
见小论增减,源长足浥润。
一滴海可味,尺浑德愈莹。
是知物无小,意得境斯胜。
主人障川手,袖中藏溟滓。
如何老归来,坳堂理清汾。
出绪自作赋,粲发交辉映。
伟词余千言,修绠贯九仞。
山桂缅刘安,园菜吟庾信。
未读先已快,悬知走不胫。
邻鱼何足求,馈生闻尚靳。
有琴可无弦,有台何必镜。
但得之濠上,尽看星涵冰。
宴坐观化者,眇眇动此性。
方庭不可树,一勺聊寓兴。
欲从古井澜,视彼潜鳞定。
畚锸戒经营,廉隅好端正。
卦数占纵横,古度准分寸。
行取玉方水,止兼仁山静。
永谢跛鳖人,亮无青蛙圣。
见小论增减,源长足浥润。
一滴海可味,尺浑德愈莹。
是知物无小,意得境斯胜。
主人障川手,袖中藏溟滓。
如何老归来,坳堂理清汾。
出绪自作赋,粲发交辉映。
伟词余千言,修绠贯九仞。
山桂缅刘安,园菜吟庾信。
未读先已快,悬知走不胫。
邻鱼何足求,馈生闻尚靳。
有琴可无弦,有台何必镜。
但得之濠上,尽看星涵冰。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小而精致的庭院池塘,通过细腻的观察展现了作者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全诗可以分成几个部分来理解:
开篇用鸟鸣和游鱼带出自然之趣——鸟儿在林中欢唱,鱼儿偏爱深水,这些自然现象触动了静坐观景之人的心绪。这里暗含人与自然的共鸣。
接着描写庭院池塘的建造:虽然地方不大("一勺"形容极小),但精心设计。作者用"古井""潜鳞"等意象,强调追求宁静致远的境界。修建时讲究方位测量("卦数占纵横"),连水质都要取自名泉("玉方水"),体现古人"以小见大"的审美。
中间部分转入哲理思考:一滴水能尝到大海的味道,浑浊的水沉淀后会更清澈,说明事物不在大小,而在于能否领悟其中意境。这里用"跛鳖人"(急功近利者)和"青蛙圣"(坐井观天者)作对比,反对肤浅的认知方式。
后段称赞主人(可能指石遗室主人)的胸怀——虽然归隐打理小池塘,但胸中有江海。他的诗赋文章("伟词千言")像长绳能探入深渊,既有刘安(汉代文学家)的山桂之雅,又有庾信(南北朝诗人)的菜园之趣。
结尾升华主题:有琴不一定要弹奏(陶渊明有无弦琴典故),有台不一定要照镜,只要像庄子那样在濠水边体会鱼之乐,就能在小小池塘里看见星辰倒映的永恒之美。全诗通过微观景致,传递出"心远地自偏"的隐逸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