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赠和斋先生五代同堂图

不采商山芝,不饮菊溪水。积善有馀庆,本根庇葛藟。

蔼蔼苍颜翁,卓哉古君子。含饴弄曾元,一一分甘旨。

养堂临清溪,溶溶风日美。崇兰叶娟娟,流泉石齿齿。

孙枝又生孙,莲子复结子。老翁顾而笑,童孙喜欲起。

握印复提戈,他日卜青紫。青紫何足荣,善人后应尔。

煌煌五代诰,垂光仁寿里。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五代同堂的大家庭,赞美了和斋先生(诗中老人)的德行和家庭幸福。全诗用简单生动的画面,传递了"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的传统价值观。

开篇用"不采仙药不饮仙水"的对比手法,说明老人长寿幸福的秘诀不是求仙问道,而是靠平日积德行善。就像大树根深才能枝繁叶茂("本根庇葛藟"的比喻),善良的家风庇护着整个家族。

中间部分像放电影一样展现温馨场景:白发老人("蔼蔼苍颜翁")含饴糖逗弄曾孙,把好吃的分给每个孩子;清溪边的宅院里,兰花摇曳,泉水叮咚。用"孙枝生孙、莲子结子"的比喻,形象表现家族开枝散叶的兴旺景象。

结尾处特别动人:老人看着玩闹的孩子们开怀大笑,小曾孙兴奋地手舞足蹈。诗人想象孩子们将来"握印提戈"做官("青紫"指官服颜色),但马上点明"做官不算荣耀,行善之家自然兴旺"的道理。最后以皇帝颁发的五代诰命文书作结,说明这个仁德之家受到了朝廷表彰。

全诗妙在: 1. 不用说教,用"分糖给小孩""看曾孙玩耍"等生活细节展现天伦之乐 2. 善用比喻:把家族比作结果实的莲蓬、比作根深叶茂的大树 3. 有画面感:清溪、兰花、泉水等景物描写让人仿佛看到这个和谐家园 4. 价值观积极:强调善良传家比追求功名更重要,至今仍有教育意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