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二十八日自大连湾至奉天观日俄战处

三日扣舷歌小海,登车始觉入辽东。汉廷谁解施中策,广武空嗟斗两雄。

斜日高原犹血色,层冰断岸自悲风。幼安踪迹殊难测,见尾神龙论未工。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从大连湾到奉天的旅途见闻,重点描写了日俄战争留下的惨状,并抒发了对时局的感慨。

前两句写旅途过程:坐船三天唱着歌渡过渤海,下船换车后才感觉真正进入东北。这里用"小海"指渤海,显得亲切;"始觉"二字突出了辽东与中原的地理差异。

中间四句是核心内容:朝廷里没人能提出化解列强争端的良策,只能眼睁睁看着日俄两强在东北厮杀。夕阳下的高原仿佛还残留着血色,结冰的河岸吹着凄凉的风——这些景物描写生动再现了战争后的荒凉景象,用"血色"暗示战争的残酷,用"悲风"烘托沉重心情。

最后两句借历史人物表达无奈:像管宁(字幼安)这样的高人如今难觅踪迹,就算真龙现身,凡人也难以评说清楚。这里暗指当时缺乏能扭转局势的贤才,也流露出对时局无能为力的苦闷。

全诗通过旅途所见,将战争创伤与历史典故结合,既有对现实的深刻观察,又饱含忧国忧民之情。写景时善用色彩(血色)和触感(层冰悲风)营造氛围,说理时借用典故含蓄表达,体现了古典诗歌"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特点。

郑孝胥

郑孝胥,(1860年5月2日——1938年)字苏龛(苏堪),一字太夷,号海藏,尝取东坡‘万人如海一身藏’诗意,颜所居曰‘海藏楼’,世称‘郑海藏’。中国福建省闽侯县人。工诗,擅书法,为诗坛“同光体”宣导者之一。著有《海藏楼诗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