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靖观梅卷

门掩孤山少见人,梅花霜鹤自为邻。秪今玛瑙坡头月,唯映巢居閤下尘。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隐士在孤山与梅花、霜鹤为伴的清净生活,通过几个简单的画面传递出淡泊宁静的意境。

前两句"门掩孤山少见人,梅花霜鹤自为邻"是说:主人公住在孤山,很少与人来往,关着门过着隐居生活。他的邻居只有傲雪的梅花和高洁的白鹤。这里用"少见人"和"自为邻"突出了主人公远离尘嚣、与自然为伴的生活状态。

后两句"秪今玛瑙坡头月,唯映巢居閤下尘"意思是:如今玛瑙坡上的月光,只照亮着简陋居所前的尘埃。这里"巢居"指像鸟巢一样简单的住处,"閤下尘"暗示主人不追求富贵荣华。月光这个意象既营造出清冷的氛围,也象征着主人公高洁的品格。

全诗的精妙之处在于:
1. 用"孤山"、"少见人"直接点出隐居主题
2. 选择梅花、霜鹤、月光这些传统高洁意象,不着痕迹地赞美主人公
3. "巢居閤下尘"这个细节描写,生动展现了简朴的生活状态
4. 通篇没有直接抒情,但通过景物描写让读者感受到隐士的淡泊心境

诗人没有直接说"我很清高",而是通过描写生活环境,让读者自己感受到这种超脱世俗的境界,这正是中国古典诗词含蓄美的典型体现。

王恭

王恭(1343-?),字安仲,长乐沙堤人。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王恭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王恭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