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六日扈跸至兴安岭有旨命臣等登绝顶远眺恭纪七律四首 其三

甲帐辰旗紫逻长,极天晴色辨微茫。
黄榆不断庭方路,白日能消冰雪光。
猎骑嘶风争北向,野鹰随雁亦南翔。
西山苍霭遥相接,直似登临在帝乡。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跟随皇帝登上兴安岭远眺的壮丽景象,充满了豪迈的边塞气息。

前两句写仪仗队的盛况:清晨的皇家帐篷前,旗帜在紫色山路上绵延,晴朗的天空下能看清远方模糊的景色。"紫逻长"用紫色山路的意象烘托皇家气派,"辨微茫"则暗示视野开阔。

中间四句展现北国风光:黄榆树沿着皇家道路连绵不绝,阳光能融化冰雪(说明天气极寒)。打猎的骑兵迎着北风奔驰,野鹰跟着雁群向南飞。这里用"嘶风"形容战马嘶鸣、"争北向"表现骑兵英姿,野鹰南飞则暗示季节变换。

最后两句将眼前景升华:远方的西山云雾与脚下山岭相连,让人仿佛置身仙境。"帝乡"既指京城,也暗喻这壮丽景色如同天上宫阙。全诗通过仪仗、边塞、狩猎等典型意象,展现了随驾巡游的荣耀感和北国风光的雄浑壮美。

查慎行

查慎行(1650~1727) 清代诗人,当代著名作家金庸先祖。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赐号烟波钓徒,晚年居于初白庵,所以又称查初白。海宁袁花(今属浙江)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进士;特授翰林院编修,入直内廷。五十二年(1713),乞休归里,家居10余年。雍正四年(1726),因弟查嗣庭讪谤案,以家长失教获罪,被逮入京,次年放归,不久去世。查慎行诗学东坡、放翁,尝注苏诗。自朱彝尊去世后,为东南诗坛领袖。著有《他山诗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