予昔卧痾钤山有终焉之志矣既而复玷朝籍不自意叨窃至今偶诵姑苏蔡九逵往年为予作钤山堂诗有他年玉带归山灵喜无愧之句感念其情因纪一绝并寄谢蔡君
病骨那堪玉带围,在山心事出山违。
中郎有句能成谶,泉石他年待我归。
中郎有句能成谶,泉石他年待我归。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作者从生病隐居到重返官场的心路历程,充满对人生选择的感慨。
前两句"病骨那堪玉带围,在山心事出山违"说的是:当年生病时瘦弱的身体哪能承受官服的束缚(玉带象征官职),隐居时想远离尘世的心愿,却在出山做官后违背了。这里用"病骨"和"玉带"的强烈对比,突出身心矛盾。
后两句"中郎有句能成谶,泉石他年待我归"提到朋友蔡九逵(中郎)当年的赠诗预言成真:诗中"玉带归山"的句子就像预言一样,山水确实在等待自己终老归隐。一个"谶"字点明命运的安排,而"泉石待我归"把山水拟人化,显得格外温情。
全诗妙在:
1. 用"病骨/玉带""在山/出山"的对比,短短两句就道尽人生转折
2. 借朋友的诗句串联起过去与未来,让私人回忆有了时光交错的美感
3. "泉石待我归"的拟人手法,让冷硬的归隐话题变得生动有情
本质上是在说:人生总在"理想生活"和"现实选择"间摇摆,但无论走多远,最初向往的那片山水永远在等你。这种对初心的守望,正是打动现代读者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