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怀五首

忆昔身章两度新,庭闱恨不拜双亲。
虽然累赠光泉壤,还是酬恩未了人。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表达了一种深深的遗憾和未尽的孝心。

第一句“忆昔身章两度新”,可以理解为:回忆过去,自己曾两次获得官职或荣誉(“身章”指官服或身份象征)。但紧接着第二句“庭闱恨不拜双亲”就转折了——虽然有了成就,却遗憾没能亲自向父母行礼尽孝(“庭闕”指父母居住的地方)。

后两句“虽然累赠光泉壤,还是酬恩未了人”意思是:尽管后来多次追赠父母荣誉,让逝去的他们在地下也能感到荣光(“泉壤”指坟墓),但自己依然觉得没能真正报答父母的恩情。

核心情感: 诗人通过对比“外在成就”和“内心遗憾”,突出了“子欲养而亲不待”的痛苦。即使功成名就,甚至死后追封父母,也无法弥补未能亲自尽孝的愧疚。这种朴素而深刻的情感,很容易引发普通人共鸣——我们是否也曾因忙碌或疏忽,留下对家人的遗憾?

魅力所在: 诗句没有华丽辞藻,但用“两度新”和“未了人”的对比,让荣耀与遗憾形成强烈反差,短短四句就戳中了人性中最柔软的孝心与悔恨。

陶梦桂

陶梦桂(一一八○~一二五三),字德芳,隆兴府(今江西南昌)人。宁宗嘉定十三年(一一二○)进士,调德安府司户参军。辟为安陆军节度推官。入荆南、四川安抚司幕。历知吉州万安、鄂州武昌县,通判辰州、岳州。官至朝请郎。理宗嘉熙三年(一二三九),命知容州,未赴。閒居十五年,宝祐元年卒,年七十四。有《平塘陶先生诗》三卷(卷三为附录),今仅存民国宜秋馆翻刻清雍正十二年修补明崇祯元年裔孙陶文章刊本。事见本集卷三宋罗必先《故知容州朝请陶公墓志铭》及近人李之鼎跋。陶梦桂诗,以宜秋馆翻刻本(藏浙江图书馆)为底本,底本明显错讹酌予订正。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