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苏黄门子由 其二

已矣东门路,空悲未尽情。交亲踰四纪,忧患共平生。

此去音容隔,徒多涕泪横。蜀山千万叠,何处是佳城。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悼念好友苏辙(苏黄门)的作品,情感真挚而沉痛。

首联"已矣东门路,空悲未尽情"开篇就直抒悲痛——"东门路"象征生死永隔,作者说:这条路已经走到尽头了,我空有满腔悲痛却无法完全表达。这里的"未尽情"三个字特别打动人,说明再多的眼泪也诉不完失去挚友的痛苦。

中间两联回忆两人情谊:"交亲踰四纪"说他们做了四十多年的知心朋友;"忧患共平生"则用白描手法点明这是患难与共的真交情。后两句"此去音容隔,徒多涕泪横"更让人心酸——从此再也听不到你的声音、看不到你的面容,只剩下无用的泪水。

最后两句借景抒情尤为巧妙:望着四川方向层叠的群山(苏辙是四川人),作者悲怆地问:这千万重青山里,哪一座才是你长眠的地方呢?"佳城"指墓地,这个问句既写实又含蓄,把无处寄托的哀思都化入苍茫山色中。

全诗没有华丽辞藻,就像对着老友倾诉家常,但字字血泪。最动人的是那种"说不尽的悲痛"——四十年的交情、共同的患难,都浓缩在"徒多涕泪横"的无力感中,让读者真切感受到:真正的友谊,连死亡都无法割断。

王巩

宋大名莘县人,字定国,自号清虚。王素子。神宗时历官太常博士,坐与苏轼游,谪监宾州盐酒税。司马光执政,为宗正寺丞,旋通判扬州。哲宗末,坐事编管全州。徽宗时,列名元祐党籍。生平练达世务,好臧否人物,议论时政,屡遭贬逐。诗文为苏轼兄弟所推重。有《闻见近录》、《甲申杂记》、《随手杂录》。

0